
以色列國(Israel;「北國」)遭亞述(Assyria)圍攻而亡,這給猶大國(Judah;「南國」)帶來很多嚴重的問題。猶大王亞哈斯(Ahaz;約主前735-716年)仍然要給亞述繳納沉重的貢項,雖然猶大國的經濟情況仍相當穩定,但其他方面的情況卻極端脆弱。亞述看來有意圖佔領埃及(Egypt),或至低限度有意削弱埃及的勢力。
亞述要達成這目標,猶大國遂成為重要基地。如果猶大國背叛亞述而向埃及求援,則只會令亞述加速推行向西擴張的計劃。由於猶大國沒有足以抗衡侵害的軍事資源,就必需盡力安內,又實行不結盟政策,才能確保安全。
猶大王亞哈斯(Ahaz;約主前735-716年;註:此名為「約哈斯」〔Jehoahaz〕的縮寫,後世為了把他跟約西亞之子、猶大王「約哈斯」分別出來,於是稱這位亞哈斯為「約哈斯一世」或直稱「亞哈斯」)的兒子希西家(Hezekiah;約主前716-687年)承繼王位,他即時便要面對重重困難。希西家為人敬虔,他登位的第一年,便在先知彌迦(Micah)指導下進行了一次龐大的宗教改革(代下29:3起)。
猶大王希西家之目的是要扭轉他父親的宗教政策,並根除巴力(Baal)敬拜對猶大國所造成的壞影響。希西家在經潔淨和裝修的聖殿中重新建立對耶和華的真正敬拜,重新確定耶和華與其子民所立的約,並重新制定逾越節(Passover),大事慶祝(代下30:2-5, 30:26),甚至邀請北面的以色列人參與(代下30:5起)。
他也拆毀附近地區的邱壇(王下18:4;代下31:1),以及一切具有異教意味的宗教器物,包括一直在聖殿中摩西(Moses)所造的銅蛇(王下18:4;曾被人當作偶像膜拜)。以色列滅亡,加速了猶大國的改革,敬拜耶和華的風氣再次興盛起來,是宗教生活淨化的結果。
在猶大王希西家治下,政府組織嚴謹,又開發國家資源,所以獲得了相當的經濟成就。他重新控制非利士平原(Philistine Plain)的城邦,並加强全國的防禦。趁著埃及與亞述的權力鬥爭,他擴展猶大國的商業活動,又發展高水平的農耕技術(代下32:27及下)。希西家對非利士地用兵奏捷,促使他背叛亞述而與埃及聯盟。但是,先知以賽亞(Isaiah)看清了一切的後果,便沒有支持希西家這項策略(賽18:1-7, 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