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出埃及與漂流曠野

舊約聖經描述的會幕及其中的聖物

在這件重要的事以後,神再次指示摩西,要以色列人建造一可以移動的敬拜地方,名叫「會幕」(The Tabernacle)。神將藍圖傳給摩西,必須準確照著它做,因爲會幕包含許多屬靈真理的象徵。猶大支派的比撒列(Bezaleel)和但支派的亞何利亞伯(Aholiab),兩人都有神的靈所賜的特殊技巧,他們要指揮建造(出卅五30~35),雖然建造所需的材料數量多而貴重,但是由於百姓心甘情願的奉獻,很快就夠了(出卅五4~29)。這個建築處於各支派的中央位置,而且在律法中佔很大的篇幅,這些都加強其重要性。神自己的聖所,是代表神與百姓同在,必須居中央位置。

這會幕的詳細規格記在《出埃及記》第二十六至二十七章、第三十五至三十八章內。從上述經文中,可以知道會幕是既精緻又色彩繽紛的建築物。其結構包括:佔地約一萬二千平方碼的長方形外圍,這庭院被一系列以皂莢木(acacia wood)支撐的銀樑上的鈎垂著的細麻布幕幔包圍,庭院的入口為東牆上一塊綴錦覆蓋著,其內就是燔祭壇(the Altar of burnt offering)和洗濯盆(“the Laver”或”the bronze basin”)。庭院的另一末端是會幕,它是大約四十五呎長,十五呎闊的長方形建築物,也是用皂莢木做成的,上面以極多的銀作裝飾。會幕東面的盡頭以一塊懸在銀樑上的簾關閉,這簾繫在五條鋪滿金的柱子上。

會幕包括兩個間隔,外面一層叫聖所(the Holy Place),面積為三十呎乘十五呎,其內置有七燈盞的燈臺(the Lampstand)、陳設餅(the bread of the Presence)的檯、金香壇(the Altar of Incense)。那細小的內層叫「至聖所」(“the Most Holy place”或”the Holy of Holies”),其中放置著由皂莢木做成,外面鋪金的長方形箱,這箱稱為約櫃(the Ark)。約櫃的蓋上有兩個張開翅膀,由金做成的「基路伯」(cherumbim),神以極榮耀的雲彩—被稱為「舍吉拿」(Shechinah)—遮蓋約櫃,即神已在約櫃上顯現,這蓋在這時候被稱為施恩座(“the Atonement Cover”或”the Mercy Seat”)。至於約櫃佔了至聖所最神聖的地位,而且只有大祭司(the high priest)在特別情形下才可以看見約櫃。以色列人無論紮營或起行到曠野,約櫃和會幕中的聖物都由利未人哥轄(Kohath)的後裔負責搬運。

以色列人留在西乃的曠野近一年的時間,主要的工作就是建造會幕。假如這工作在摩西從上山回來後不久就開始,那麽,大約是在百姓第一次到達西乃的曠野之後約三個月。完工的日期是次年正月初一日(出40:17),意思就是大約過了五個半月以後。完工之日,引導百姓的雲彩,停在會幕上,神的榮光充滿帳幕(出40:34)。摩西照著神的吩咐,立亞倫及其兒子拿答(Nadab)、亞比戶(Abihu)、以利亞撒(Elazar)和以他瑪(Ithamar)作爲祭司,在會幕事奉(出29:1-37, 40:12-15, 利8:1~36)。最後摩西和祭司吃祭物,這種儀式連續七天。就職的那天,一些祭物代替祭司和百姓,奉獻給神,然後摩西陪亞倫進入會幕。當兩人出來的時候,神蹟的火顯現在銅壇上,顯然很快就燒盡祭壇上的祭物。但這不是起初在祭壇上燃燒的火,(雖然有人這樣認爲),因爲在整個承接聖職時已一直獻上祭物,這一次的火更爲這八天的節期帶來最高潮,表示神悅納他們所作,以及未來將作的一切。

從此以後,會幕中的公眾宗教儀式都是在露天進行的,而至聖所更成為了社會的崇拜和宗教合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