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亞歷山大大帝一方面致力推動希臘文化(Hellenism;另譯作「希臘主義」),另一方面對巴勒斯坦猶太人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所以某部份的猶太人自然樂意接受希臘文化。推動希臘文化的首步就是要把希臘語言成為通用語言(lingua franca),而希臘的傳統與習俗為哲學、科學、藝術和宗教各方面帶來了重大的改革;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當代不少猶太人是雙語的,既懂希伯來語言(Hebrew),又會希臘語言(Greek)。
各個希臘共和城邦不僅為居民提供(希臘化)教育,而且也提供多姿多彩的娛樂,甚至提供比大部分現代城邑更全面的衛生及福利服務。差不多所有的希臘城邦都接受這樣高自由度的、有文化的,以及學術水平不斷被提升的生活。因此,在許多希臘城邦,特別是新興的城邦,例如別迦摩(Pergamum)、安提阿(Antioch)、亞歷山大港及其他城邦等,都可見到希臘文化的縮影。
至於建築方面,超過百萬居民所住的房子都是希臘式建築及設計的極佳代表。亞歷山大港的港口吸引了各海運國家的商船,獲得「學術中心」(intellectual center)的美譽也是史無前例的。由主前第三世紀開始,亞歷山大港的天文學(astrology)已超過古巴比倫的水準,以鑽研其他學科為主的學院更令這城的學術成就遠近馳名。
在主前四世紀,多利買王朝(Ptolemaic dynasty)的多利買一世(Ptolemy I;約主前305-282年)於亞歷山大港興建了一座最著名的古物圖書館,再由他的兒子多利買二世(Ptolemy II Philadelphus;約主前282-246年)擴充,其目的就是將所有現存的重要著作收集起來;那些公眾花園、動物園、博物館等使這大都會增光不少,更跟古巴比倫城的榮耀媲美。
亞歷山大港的繁華是希臘時期(Hellenistic period或Hellenistic era)的特點,表現出商貿、傳統及觀念的交流是前所未有的。這情況卻令這個細小的猶大省產生不少問題。猶大省需要在希臘文化中掙扎,要保存其神權管治的結構及理想。
整個希臘帝國的文化改革,其破壞力之大是猶太人從未經歷過的。從文化及宗教信仰來看,希臘人的商貿活動對猶太人是毫不重要。相對地,希臘的文化推廣、社會中混族共存的張力,以及異教的迷信習俗卻影響深遠,從舊約到新約的各個階段(包含卻不限於:耶穌的年代、第一世紀的初期教會)都衝擊著傳統的猶太人信仰,以及後來的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