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背景

> 進應許地與士師秉政

迦南是平衡古代近東勢力的軍事要塞和各種異族宗教語文的集中地

這是個崎嶇的地方,中間為山谷和窪低(wadis〔眾數〕)分割。這兒樹木濃密,除了牧放牛群羊群外,對農業沒多大價值。主前十三世紀,約但河東部的高地出現了如巴珊(Bashan)、亞捫(Ammon)、摩押(Moab)、以東(Edom)等強國,顯而易見,這裡應有許多人居住。這時,在約但河西面,從別示巴(Beer-sheba)到拉億(Laish;即是「但」〔Dan〕)約一百五十哩的地方,都有人居住。迦南人明顯是較喜歡居於低地,並盡量避免擠於人口已很稠密的山區地帶。

因為巴勒斯坦位於連接歐亞非三洲的位置,在古代已屢次出現人口轉移的現象。當地缺乏天然資源、與肥沃的尼羅河谷(Nile valley)或巴比倫平原(Babylonian plain)比較,簡直有天淵之別,亦顯出其不利之處。但它擁有戰畧上的重要地位,是其他近東地方沒有的。很多世紀以來,大國都以迦南為緩衝地帶,保護自己免受野心家軍事侵害,或是作為基地,在其中展開擴張國土的計劃。所以巴勒斯坦在保持近東勢力平衡的事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而人們很容易低估這崎嶇又通常不宜居住的地方的戰畧價值。

主前1000-2000年期間,進入迦南地的有亞摩利人、赫人、耶布斯人(Jebusites)和其他族裔,這群人在主前1600年時成為進入迦南地之中最突出的民族。這時候大部分的移民在此地已有穩固的根據地,而且趁著在主前1550年左右米丹尼帝國(Mitanni kingdom)欲保持近東國家勢力均衡之際來宣布獨立。控制巴勒斯坦的埃及政府在某程度上已鼓勵這些民族獨立。喜克索人(Hyksos)被逐離埃及後,迦南當地的統治者獲准在其受封地建立城邦經濟制度。這些小國間縱使不斷起紛爭,但這若能防止強大的迦南聯盟興起,而仍能使稅收如常的輸入埃及國庫,埃及人仍能容忍這情況發生。

迦南城邦的文化倒退到主前2000-3000年時期。因為它位於巴勒斯坦的軍事要塞,因此能在其後數個世紀,影響近東其它國家人民的生活。自主前十四世紀開始,閃族人對埃及人宗教生活的影響漸漸可見,埃及人結果供奉迦南神祇們:巴力(Baal),亞拿特(Anat)和亞斯他錄(Ashtaroth)也廣受人敬拜。這些神祇被視為等同於埃及的塞特(Set)、奈芙蒂斯(Nephthys)和伊西斯(Isis),且在埃及第十九王朝時,在首都阿瓦里斯(Avaris)受敬拜。埃及長官也常取一個有閃族特色的名字。亞瑪拿時代,巴勒斯坦其中一名的埃及長官名為仁含滿(Yanhamu),這長官可能是閃族人。

迦南民族的多樣性可以用以下事實來證明。除了以往曾提及的亞甲文(Akkadian)和埃及文(Egyptian)外,亞瑪拿時代還有四種文字被應用到。閃族人的術語對這時期有一定的影響。主前十三世紀的埃及文獻中常發現很多閃族人的字詞。迦南話和希伯來的閃族土話分別極小。雖然亞瑪拿泥版仍然是研究迦南語文很重要的資料,但在拉斯珊拉(Ras Shamra)發現的泥版和其它陶器將亞瑪拿時代的迦南推向一個嶄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