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人的資料獨立顯示在拉吉和底璧淪陷前,以色列人已在西巴勒斯坦地建立穩固的基礎。這就是記載著古埃及法老莫奈他(Merneptah;統治期是主前1212-1202年)早期在巴勒斯坦戰蹟的「莫奈他石碑」(Merneptah Stele)。莫奈他在位第五年,在阿蒙何帖三世(Amenhotep III)樹立的黑色花崗石柱上,以誇張的文辭表揚其在古代近東亙古未有的戰爭。在被擊敗的外國人中包括了利比亞(Tehennu)的居民和以色列民:
「利比亞已被毀滅; 赫人之地又回復太平; 惡貫滿盈的迦南被打倒了; 亞實基倫(Ashkelon)被殺, 基色被掠奪, 雅念(Yenoam)變為荒場, 以色列人命運悲慘,他們的種子也不復存在。 巴勒斯坦在埃及面前成了無抵抗能力的寡婦; 每個騷動的人都被莫奈他王征服 ……」
在這連串名字中,以色列是唯一用肯定的字顯示是「人」而不是「地」。這暗示以色列人在西巴勒斯坦是有一定勢力的,不過他們還未完全安頓下來。不過,石碑可能由於雕刻者不小心,以致在這點上出錯,這正如石碑也有其他錯誤一樣。
在約書亞的領導下,以色列人征服大部分迦南地,而且粉碎武裝抵抗,使以色列民族可以過比較平靜安穩的生活。雖然以色列人不斷同化迦南居民,但這不應以為在約書亞時代,以色列人已征服了迦南全地,其實當時仍有明顯反抗以色列人的武力中心,這包括米吉多、伯示麥(Beth-shemesh)、基色(Gezer)及耶路撒冷的眾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