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儒教的批判

儒教如何論世界的結局?

真正的宗敎,必對宇宙人生的終極問題,有圓滿解答,孔子於此,卻全無答案。末世論,可從兩面來講:一爲人生的歸宿(Individual eschatology);二爲世界的結局(General eschatology)。

一、人生的歸宿──孔子之道,絕非永生之道。孔子生前,對人生歸宿問題,沒有答案,僅對門徒反問:『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卷十一第十一章。在他臨終之時,乃唱哀歌,自知人生虛空,好如大山崩塌,棟樑折斷,花草凋謝。他的弟子子貢聞之,大爲惶惑,退而自詢,倘大山崩,則仰望誰?倘棟樑折,則依靠誰?倘聖人如花草之凋謝,則效法誰?(參禮記卷二)此乃代表所有異敎信徒悲觀失望之心理。聖經指示我們:『草必枯乾,花必凋謝』(彼前一24);『智慧人在那裏?文士在那裏?這世上的辯士在那裏?』(林前一20)他們都像大山崩塌了,都像棟樑折斷了,都像花草凋謝了。這乃是一切凡俗敎主的結局。但是感謝上帝,『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一25)。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必永遠不死』(約十一25、26)。當祂再臨的時候,『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8)。

二、世界的結局──孔子給人類的盼望,乃是「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的烏托邦。此於上文已加論及,茲再補充,我們爲何說它是烏托邦?第一,從它的基礎來說──孔子治國平天下的大道,乃以「修身爲本」,但是上文已經詳論,儒家學者自己承認,幾千年來修身行道,明德行善的結果,乃是一個「知行不能合一」的「聖人的悲劇」,不先「重生」,而以「修身爲本」,乃是以根基立在孔子所說的「不可雕的朽木」之上,必定要倒塌的(太七24-27)。第二,從他的境界來說──孔子的大道,只是行在「天下」;但是所羅門王,『專心用智慧尋求査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發現『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一章)。人類的盼望,不在「天下」,乃在「天上」。其三,從歷史和社會的事實來證明)據史家湯恩培以及社會學家蘇魯根的窮究精研,事實證明,人類無法改良社會,建立理想國家,一切革命改造運動,非但沒有成就,而世界的現狀,乃反變本加厲。湯氏以六千年歷史事實證明,「原罪」不去,人類總無希望。人類歷史的中心,乃是以上帝爲中心,而其最高的指標,乃是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再臨。那時祂要『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毁滅了,就把國交與父上帝』。『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上帝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爲以前的事都過去了。……一切都更新了』(林前十五24-27;彼後三8-13;啟廿一1-5)。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