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回教的認識

回教之五大守則 (Din, 號稱天道五功)

一、背誦信條

他們的所謂信條,乃是從可蘭經裏兩大宣示拼湊而成:其一是『沒有上帝,只有阿拉』(La-ilaha-illa-ilahu);其二是『謨罕默德是阿拉的使徒』(Mohammadu-Rasulu-Alla)。這可算是一種最短的信條。他們天天背誦,次數無定,越多越好。照他們的傳說,背誦信條,所獲善報乃等於釋放奴隸,可得一百次善功記在賬上,可免除一百次罪愆,可以防制魔鬼,可以解決難題。因爲簡短,所以常不離口 ,好似口號,他們用來高聲狂呼,成爲宣傳回教的力量,這乃是回教迅速發展的一大基因。幾似現在政黨的政治運動,藉着狂呼口號鼓動羣眾一樣。著者前在印尼六載,時常聽到這種從高空來的大聲廣播。

二、五次祈禱

他們把祈禱視爲進入天堂的祕鑰,乃是回教的柱石。他們每天祈禱五次:第一次在黎明;二在正午;三在下午;四在日落之時;五在日落後二時。星期五乃是回教毎週的禮拜日,正午的祈禱,須加延長,一切不重要的工作,都要停止。祈禱可在任何地方擧行,但如在回教堂而且面對麥加(Mecca),則功德更大(倘使背朝麥加,乃爲有罪,因此旅行的人,須帶指南針)。在祈禱之前,須先洗身,他們備有一種潔淨條例(Salat),計共十四條,非常嚴格。但是他們的所謂祈禱,僅爲背誦阿拉伯文的公式,呆板固定,不可更改,否則沒有功效。但主耶穌敎訓我們,『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爲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

三、全月禁食(Ramadan)

照回曆,毎年的第九月,定爲全月禁食之期。照他們的傳說,一個人如果做一件好事,便可得十次到七百次的善報;但是禁食所得的善報,則無法估量,因爲這乃是專對阿拉,將由阿拉親賜報答。在全月祈禱之時,每天祈禱之時,乃從黎明開始,直至日落之時,其間不僅不能進食,而且不可飮一滴水,甚至洗澡,吸烟,吃藥,乃至聞花的香味,亦都不許;但是一過日落之時,有些人便終夜狂歡,大吃大喝,以致大發胃病,使醫生疲於奔命。這乃失去了禁食之實意。但是他們卻是相信,以爲這種全月禁食,可以大蒙賜福,在這月之內所作之事,如到回教堂,如讀可蘭經,可以特別蒙福;所以他們還有許多關於禁食條例的書,指示並鼓勵他們禁食。

四、奉獻施捨(Zakat)

“Zakat”一字,原義乃指潔淨而言,因爲如肯奉獻施捨,便可潔淨剩餘之錢。這也是一種財產稅和收得稅,一般的標準,乃是四十分之一。在回教的神治制度(Theocracy)之下,有兩大財源,一爲打仗的戰利品,一則爲奉獻施捨。他們相信,阿拉對奉獻的人,會用雙倍的利息報答他們。除了四十分之一的法定奉獻之外,還有照舊約十分之一的自由奉獻(Sadagah)。施捨的對象,乃爲貧民,無家可歸的人,奴隸,欠債的人,爲回教作戰的士兵,以及流浪在外的旅客。

五、朝拜聖地(Hajj)

朝拜聖地麥加的時間,乃在回曆第十二月的一日至十二日。每一回教徒總希望能朝拜聖地,認爲一生的大事;倘或不能前往,可請一代理人,由其資助全部或一部分旅費。朝聖的禮儀,乃是參照在回教以前傳流下來的偶像崇拜,把它編在可蘭經裏。朝拜麥加乃是法定的;此外還可朝拜米甸那,那是自由的。朝拜的儀式,通常是到回教寺,與「黑石」(Black Stone)接吻;繼則在Kaaba廟周圍奔跑七次(三次快,四次慢),然後在亞伯拉罕的地方獻一祈禱,在Zemzem井旁飮水;然後在Safa和Marwa二山之間奔跑,再遊麥加附近的米那(Mina),在那裏聽講道。回程之時,在米那停留,用七粒小石子擊打號稱「大鬼」(Great Devil)的三根石柱,最後則獻上一隻羊或其他動物,便算結束朝聖。這種朝聖運動,便助長回教在中亞西亞各國的發展;因爲朝聖的旅客,成羣結隊,在路上往返,便把遠方國家的知識帶到那裏;於是麥加聖地,便成爲回教世界信仰的中心,圑結的樞紐,從而使回教勢力大爲發展。

六、三種禮儀

除了上列五大守則以外,還有三種禮儀。其一爲割禮──此於可蘭經雖無明文規定,但乃視爲他們對信仰的遵行。其二爲獻祭節──記念亞伯拉罕之甘願獻以撒(但他們無視聖經,偏說是獻以實瑪利)。謨罕默德雖否認主耶穌被釘十架,但卻以「獻祭節」作爲對回教有非常重大意義的節日。其三爲聖戰(Jihad)──照可蘭經(九章五節)說:『無論在那裏,回教徒若遇見相信其他神的人,便要把他們處死』,「聖戰」乃是對不信者的宗敎戰爭,是回教徒的神聖使命。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