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基要衛道

> 人類宗教的起源

宗教信仰的四種基本客觀特性是什麼?

以上所論,乃在證明人類有天賦的宗教的本性;但這僅是說明宗教起源之主觀的因素,我們尙須進論其客觀的因素。因爲如僅有主觀的因素,而無上帝客觀的啟示,乃是不夠的,而且 無用的。例如,一人雖有天賦的眼睛,但是倘被關閉在黑暗的幽洞裏,他的眼睛,仍不能看見。 同理,倘使一個人僅具宗教的主觀因素,和自然秉賦,他雖有追求與神交契的宗教的本能,但 如無上帝的啟示,或自以爲聰明(參羅一 21-23),拒絕神的真光(參約一 5 ,三19-20), 則正如在黑暗的幽洞裏的人,只是在暗中摸索。以是一切凡俗的自然宗教,因爲僅具主觀的因素,不但不能成爲真正的宗教,且爲魔鬼留餘地,流爲迷信的邪道。

真正的宗教信仰,必具四種基本特性:一爲自發的純全性(spontaneity);二爲强烈的堅靭性(great intensity);三爲普世的不二性(universality);四爲不滅的永恆性(invincible persistency )。宗教之真僞胥以此爲衡校之基準;亦唯有真神客觀啓示的宗教,才能具備這 些基本的特性。

有些學者,引佛敎的無神主義,來反對這個原則。但是倘從佛敎信仰歷史的演變,加以更深入的研究,則此種反對,便難成立。一則佛敎乃自婆羅門敎演變而來,乃爲婆羅門敎的僞裝,而婆羅門敎乃爲西方雅利安人(Aryan)的信仰。釋迦最初雖藐視真神,不認有位格的上帝的存在,在他和一位苦行者鄔巴薩卡(Upasaka)並一位婆羅門僧侶(Brahmin) 談論中,他氣焰萬丈,自誇他乃至尊無上,即諸神也不能和他相比,絕無對天界任何神表示敬意的必要;他更狂妄地說,倘使他向他們致敬,他們的頭便必落在地上!釋迦雖狂傲自負,唯我獨尊;但他面對當時實際的情勢,因爲印度人對婆羅門敎强烈的信仰,他又不敢否認印度人敬拜的諸神,便對他們低頭。若照柏拉圖之言,釋迦可說是「外强中乾」之徒。不但此也,釋迦雖對印度人妥協讓步,仍不能滿足他門徒對神渴慕之心;所以後來的大乘佛法,便 把佛敎的正統敎義根本改造,從强烈的無神自救論,攙襍了類似基督敎有神論的信仰以及「因信得救」的道理。而據敎會史家賴託雷(Latourette)的考證,這乃是受了基督敎的影響。 這亦足證明超自然的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的存在,乃是一個顚撲不破的永不磨滅的真理。

宗教進化論者,否認宗教客觀的因素,以爲上帝的啟示,乃是從祖宗傳授而來的。甚且以爲最初的人類,愚昧無知,粗野無敎,所謂宗教,乃是原人時代的迷信,到了人類智慧開發, 敎育進步,文化發展以後,必歸消滅。此說之妄,不待智者而自明。一則倘使宗教非由啟示,乃由祖宗傳授而來,則我們如果追溯其源,那最初得到的宗教信仰,是從誰傳授而來的呢?他們便詞窮,無由自圓其說。二則現在文化高度發展的民族,明明仍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其敎會且較文化敎育落後地區更爲興旺,可證宗教乃有其「强烈的堅靭性」,「不滅的永恆性」。而且普天之下,從無一個民族是絕對信仰無神主義的,復可證宗教之「普世的不二性」;因爲他乃是從神啓示而來,並非「人間的遺傳」(西二 8),又可見其「自發的純全性」。在歷史上, 敎會雖遭慘烈的逼害,但殉道者之血,反令敎會興旺;無神主義,雖於十八世紀末葉,在法國猖獗一時,但僅曇花一現,不久即歸消沉。共產主義國家,雖千方百計,要消滅宗教;但現在 蘇俄以及鐵幕裏面的敎會,甚至遭受最慘烈逼害的中國大陸的敎會,都見興旺,且較自由世界爲尤甚,許多人爲他們的信仰,竟願付生命的代價,令人可歌可泣;而千千萬萬從小就灌輸無神思想的靑年人,在敎會且佔多數;中國信徒,且從一百萬增至七千萬。此可證共產黨無神主義的慘敗;又可證基督聖道乃有其「自發的純全性」,「强烈的堅靭性」,「普世的不二性」, 以及「不滅的永恆性」;乃是從至聖至善,自有永有,全知全能,昔在今在,今後永在,爲萬所本,爲萬有所倚,爲萬有所歸的真神上帝客觀啓示而來的,獨一無二的救世真道。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