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二百餘年來,關於宗教的研究,乃是依附於哲學,可說作了哲學的俘虜。誠以世人俘離真神,如迷失之羊,孤苦伶仃,迷離撲朔,不知歸途,以致問道於盲。一般哲學家,乃如『瞎眼領路的』,徒憑其主觀的思辨,瑞摩上帝,尋找救法,而且愚好自用,『掩耳不聽真』,『自稱爲聰明,反成了愚拙』。芸芸眾生,不僅迷途忘返,且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現已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近代宗教學發展之初,正當理性主義(Rationalism)猖獗之時,初受法國伏爾泰的影響繼復以德國謝林和黑格兒爲嚮導,著名宗教學者慕勒,便是謝林的門徒。除了理性主義以外,還有浪漫哲學(Romantic Philosophy),也有重大的影響,新神學的鼻祖施萊馬赫,即有浪漫主義的色彩。近世宗教學的發展,既有這種不良的背景;而一般基督徒和神學家,乃都加以漠視;因此爲魔鬼留餘地,宗教的研究,乃由世俗學者來濫竽,他們非但沒有純正的宗教信仰,甚至完全沒有對上帝的信仰。他們的研究,乃屬皮毛,僅鶩虛表,根本不明宗教的真諦。因此他們的工作,非但無益,抑且有害,遂使人類的宗教,甚至基督敎神學(即「新神學」趨於腐化。他們的著作泛濫於書店和圖書館,他們的思想,尤足迷惑世人。基督敎學者,亟應加以注意,起而駁斥謬說,爲道爭辯。
世俗學者,用哲學的方法來研究宗教,實屬本末倒置,因爲宗教的本質,並不是哲學的。 宗教的研究,須分三個步驟,其一爲歷史的,須探本求源,糾正歷史派的謬見,此 乃務本之要道;其次爲比較的,乃將所獲的史實和資料加以分析衡校;其三始爲哲學的,乃 根據事實,歸納其結論。故宗教研究,其根本方法,首爲歷史的,因爲一般研究宗教史的學者,僅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作皮相的觀察,從而倡宗教進化論,實屬大謬。以是宗教歷史的 研究,尙須借助於考古學和人種學,始能探本窮源,發現史前時期許多寶貴的資料。敎會史權 威學者斐理夏夫說:『擧凡各種宗教之起源,發展及其特質,從最野蠻的原始部落到最文明的現代國家,都在我們研究之列,方能窮其本源』。敎會史家郭德金氏(Henry M. Qwatkin)復說:『基督敎乃爲上帝的啓示,不可把它和其他凡俗的自然宗教,等量齊觀;比較宗教固能幫助我們明瞭各種人類的特性;但若以比較宗教適用到啓示宗教,把它和普通宗教相提並論,實屬最大的謬誤!』
『宗教歷史,乃是人類歷史的中心』,從考古學的發現,一切古代的文明,都有其宗教信仰爲其根源,故自有人類,即有宗教。可惜關於宗教史的著作,大都反對基督聖道,不明宗教真諦;而基督敎學者,於此放棄責任,實堪痛心!最初一部關於宗教史的著作,乃是回敎學者的作品,此書曾譯成德文英文。一二九四年有巴孔氏(Roger Bacon)著有「異敎與回敎」一書。馬可波羅(Marco Polo)於一二七一年旅行亞洲,費時十七年之久, 頗有寫作,使東方宗教,傳揚到西方。同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學者,由於西葡二國海外發展的結果,對於墨西哥和祕魯的宗教,亦有著述。在改敎時期,伊拉斯摩(Erasmu)和都蘭(John Toland)對於天主敎的異敎的根源,有所著述。此後許多理性主義者的著作更是敵擋基督聖道,其著名者有休謨的「宗教史」(Natural History of Religion, 1757)和伏爾泰的「論文集」(Essay, 1780)。十九世紀初葉,德國理性主義者,關於宗教史的作者,則有密勒(Millers) 和葛魯塞(Creuzer);繼之復有謝林和黑格兒。
「比較宗教」一名,據稱乃是法國學者雷南(Ernest Renan)所首創,惟其真正成爲一種科學,則始自慕勒(1825—1900)。慕氏生於德國,學於巴黎,敎於倫敦,著述豐富,其一生精心傑作,即爲其主編的所謂「東方聖書」(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凡五十鉅册。他認爲世界人類最初之宗教,乃爲單一神的自然崇拜(Henotheistic Natural Worship),以後退化爲多神敎,更墮落爲拜物敎(Fetishism),嗣後復有泛神敎等各種形式。惟慕氏此說,爲其同事牛津大學敎授泰洛氏(Tylor)等所反對,他們以爲最初的宗教,乃是精靈崇拜,此乃一種宗教進化論,故爲當時進化論學者史賓塞等所贊同。這種學說,雖盛極一時,但宗教進化論,並未爲學者一致公認。例如荷蘭學者計爾氏(Tiele)則採中庸之道,他在愛丁堡大學對於本題作學術講演(Gifford Lectures on the Sciences of Religion, Edinburg, 1896),便公開表示,他既不主張啟示說,也不贊同進化論。繼之復有張德比氏(P. O. Chantepie, de la sausage, 1842-1920)附和其說。一九二O年由貝都勒(Bertholet)和賴曼(Lehmann) 二氏合編的「宗教史」一書,即根據這種既非啓示,又非進化的不三不四的學說,惟此書竟成著名的敎本,此可徵世俗學者之無知。惟基督學者之失職,亦應反省!在法國方面,對宗教史的著名學者,有雷維氏(Reville),氏曾主辦「宗教史評論」襍誌,還有達梅斯脫(Darmesteter),馬百樂(Maspero)和社會學權威杜幹(Durkheim),杜氏辦有一種季刊,對於泰洛和史賓塞的學說,常加批評,提倡一種社會學說,認爲宗教的起源,乃 在崇拜一種神的社會力量,其最初的象徵乃是圖騰,以是人類真正的上帝乃是社會。 這乃是一種强烈的人文主義和變相的無神主義。
所幸近代宗教史的權威學者,如法國巴黎的馬奧思氏(Mauss),反對進化論,注重「原始的一神信仰」。最難能可貴的,乃爲本書常提的奧國維也納大學原始人類學語文學敎授史密特博士,在他著名的傑作「上帝觀念的起源」中說:『人類最初的宗教,乃信獨一真神,以後始行墮落腐化。』史氏這一個結論,乃是根據人類學的原理;他的學說,並非一孔之見,乃是廣徵博引,客觀研究的結果;許多著名的人種學者,從他們住在原始民族中實地探究的結果,都贊同史氏之見。史氏創辦專門的人種學語文學襍誌,自任主編,凡二十年,馳譽國際;而他關於這方面的著作,大小凡一百五十餘種,乃爲國際公認的權威學者,他的研究,實足證明啟示宗教,基督聖道的真理。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