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人類宗教的認識

怎樣才能達到人生的“至善”?

尤有進者,「人心維危,道心維微」,人類因受罪惡的侵犯,所謂「天理」,「天良」,已受損害,故人如僅有知識,沒有德性,則知識適濟其惡,成了爲非作惡之工具。且人類的問題,乃在心靈深處,尤非徒用理智,可加解決。故數千年來,人類一切創造文化,改良社會,救偏補弊,利民濟世的努力,非但不能實現理想的世界,而證諸今日世界各國,社會的現狀,罪案的增加,道德的墮落,益見人心敗壞,『肉體之中,沒有良善』,人類實無由實現「至善」的境界。

經云:『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太十九17),故人類應根本悔悟,『先求(神)的國,和他的義』(太六33)。著名社會學家蘇魯根氏認爲此乃二千年前主耶穌基督昭示人類的一個止於至善的基本要道,可惜人類未加體認遵循。蘇氏說,人類今日之危機,其癥結乃在「官感文化」之解體;任何人類的制度,都沒有絕對的價值,只有超越向上,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先求上帝的榮耀,人類一切矛盾衝突,才能消弭冰釋。故蘇氏强調欲謀建設理想社會,實現人類至善,應當從根本上求價值觀念的更張和提高,純化,與道化;菲薄物質,重視靈性;去除人慾,彰顯神榮,使一切科學哲學,乃至道德宗敎,都以天國的理想爲基準,這樣庶能求神人的和好,世界的道化,而臻於「至善」。

奧古斯丁說,人類既爲上帝所造,人類若非皈向上帝,回到天父的懷抱裏面,始終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平心而論,世人未嘗不求上帝;所可惜的,乃在求之不以其道。其一,上帝的道,乃安定在天,而世人卻僅憑世俗的眼光,衡量上帝,甚至照人的形像,來造上帝。其次, 道不遠人,上帝『其實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十七27、28);而世人卻以爲神乃天高地遠,和人類生活,沒有關係;不知和人類生存乃息息相通,須臾不可或離,正如魚之於水,人之於空氣。復次,上帝雖『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賽五七15)。但世人卻狂傲自義,予智自雄,『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爲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爲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爲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一21-22)。一般學者,以上帝當作一個哲學的名詞,憑其私智,揣摩探索,以致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愈求上帝,卻愈離上帝。『用嘴尊敬,心卻遠離』(賽廿九13)。誠如法國大科學家巴斯噶(Pascal)說:『世人追求真理, 卻偏信邪說;追求安息,卻徬徨失所;追求永福,卻只圖苟安。』正如那浪子,在自己父家, 僕從盈門,口糧有餘,卻流浪在外,爲人牧豬,拿豬吃的豆莢充飢(路十五章);『離棄(了) 活水的泉源,爲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像飢餓的人,夢中吃飯,醒了仍覺空腹;或像口渴的人,夢中喝水,醒了仍覺發昏,心裏想喝』(賽廿九8)。現代人科學文化高度發展的結果,養尊處優,卻心靈空虛,陷於空前恐怖的危局,而無由解脫。

人生是一個謎,人在始祖未犯罪之前,乃有神的形像;墮落以後,則陷於罪惡的深淵。世上的智慧人,哲學家,卻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以是或則過於樂觀,不認識人類之敗壞,自負不凡,自以爲神,以爲人性本善,可以「止於至善」。或則過於悲觀,妄自菲薄,不信有上帝,不知有救主,以爲人類前途,毫無希望。殊不知一方面從神的公義來看,人固是敗壞墮落,爲神所棄;一方面從神的恩典來看,人卻又能「因信稱義」,作神兒女。巴斯噶說,這兩個真理,乃同樣重要,不可顧此失彼。人生的奧祕,只有在聖經(上帝的話)裏,有全備的啟示,有圓滿的答案。易言之,人類的根本問題,只有在神裏面,才能得到究竟的解決, 故人生的「至善」,不能求之於人,只能求之於神,這乃是止於「至善」的要道,也是人類宗敎的本質。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