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基要衛道

>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

由於人類罪惡的影響,造成科學與聖道怎樣的衝突?

經云:『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弗四17-18)世人所以心地剛硬,敵擋眞理, 不信聖經,乃由其『存虛妄的心,心地昏昧,自己無知』,這乃是由於人類罪惡的影響。科學和聖經所以會發生衝突,問題不在科學,乃於罪惡。荷蘭大神學家凱伯爾博士(Abraham Kuyper)對此有深入的分析:

1. 心智迷感──第一 ,由於罪惡的影響,便令人對於屬靈科學缺乏正確認識。從始祖墮落以後,人類的意識和心思,即失常態,發生迷惑,因此對於眞實世界和幻想世界,兩者不能分辨,而對眞實世界也沒有正確認識。世人自幼及長,耳濡目染,人云亦云,習非成是,人的理智,每易爲傳統的成見錯覺所支配,不易自拔庸俗;雖有人自負「衆醉獨醒」,其實乃爲「自我陶醉」,至多稍有程度上的分别,而無本質上的差異。罪惡不但影響心思,且復妨害身體,滔滔天下,沒有一個人有正常的生理狀態。由於因果相乘,生理狀態又影響心靈狀態,及其心 思意念,形成一種不健全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或則沉迷物慾,或則遺世獨立,或則悲觀喪志,或則天眞樂觀,或則偏重某種現象,即妄加論斷,杜撰偏面的歷史觀──如唯物史觀,從而提倡不正確的主義學說,結果禍國殃民,爲害世界人類!

2. 昧於公義──其次,罪惡對於人的道德動機,亦有影響,對於同一件事、同一問題,往往會因各人背景或利害之不同,有絕對不同的看法與意見。例如對於改敎運動,羅馬天主敎徒, 便作絕對不同的解釋與批評。還有各種社會政治問題,各人因爲蔽於私見,昧於公義,往往作違心之論,美其名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 人性敗壞──其三,乃是罪惡對於人性的影響,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十八節說,外邦人『心地昏昧』,並不是人完全失去其合乎邏輯的思維能力,更不是說是神經錯亂,乃是說罪惡削弱 人思維的能力,致不能發揮其完全的優性,即神原來賦予人類的奇妙恩賜。當初上帝創世,『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31),而萬物之靈的人類,乃是照神的形像造的(創一26),『有眞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罪和愛乃絕對相反的,有愛始能同情,始能了解。例如一個愛兒童的,始能了解兒童;一個愛動物的,始能了解動物;一個愛自然的,始能研究了解自然。任何對象,必先對之有興趣,有愛心,否則便格格不入。愛和罪不能相容,有罪便不能愛。自從罪進入世界,整個宇宙,便失去和諧,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一同嘆息勞苦,受敗壞的轄制,失去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0-22),對人對神都不能了解和好,對於屬靈的事,尤扞格不通。

4. 心無主宰──其四,罪的影響,不僅使整個宇宙失去和諧,而且使人自己也失去和諧。 人的心弦上,有很多弦,只有各種心弦和動機互相和諧之時,始能維持人的正常狀態。但因罪的侵入,人的內心深處,便失去和諧,互相脫節,彼此衝突;從而對於眞善美以及正義和神聖的觀念,便漸漸模糊,終乃發生混淆偏差,中心失去主宰,人生失去嚮導,整個人生,遂如無舵之舟。此乃人生痛苦煩惱,世界動亂不安的基本原因。

5. 敵擋眞道──其五,罪的影響,使人對於上帝不能有正確的認識。人類爲罪惡所侵犯, 心中不能容有上帝的觀念,更是不能發生對上帝的愛心。人類離開上帝愈遠,他對上帝的認識,也日形淡薄,則一切宣講上帝、證明上帝的努力,自必歸於徒勞。一般哲學家、宗敎家,雖侈談上帝,但其旣「心中無神」,絕對不會認識一位超越的有位格的上帝,充其量只是一些模糊的泛神思想(所謂泛神論,實際上等於無神論,此義容於卷二詳論)。要想認識上帝,必先在其心中有神的思想;倘使在其自我意識中,毫無上帝存在的觀念;倘使在他和神之間,沒有一種生命的關係來吸引他,使他有愛神之心,一切關於神的科學是絕對不能成立的,也是不生作用的。罪旣使人心地昏黑,虛妄無知,對他們講聖經的道理,不但等於對牛彈琴,且反令其發生反抗,敵擋眞道,便有所謂科學與聖經的衝突。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基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