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禪宗的認識

禪宗從何而來?如何發展?

一、在印度的淵源──禪宗從何而來,無可靠的史證,照一般傳說,有一次佛和一位比丘坐在富爾丘山(Mount of Holy Vulture)上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的權貴(Brahma-Raja)向他獻上一枝金花,請他講「道」(Dharma, 或眞理);但是佛並沒有對他講道,只是拈花示衆,向花注視,一言不發。當時的聽眾,對於佛的靜默不語,莫名其妙,只有一位門徒摩訶迦葉(Mahakasyapa),領會其靜默的深意,向佛報以會心的微笑;據說,他便從佛無聲的靜默中,得到「屬靈」的,超越的無比的寶訓。從此以後,這無言的奧祕的智慧,不藉文字,從佛開始,以心傳心,歷經二十八位祖師,便從印度傳到中國。這第二十八位的祖師便是達摩 (Bodhi-Dharma A.D. 480-528),他在五二○年,梁武帝在位時(主後五○二—五四九年),到達中國,便成爲中國禪宗的始祖。

二、在中日的發展──達摩逝世以後,繼以慧可,成爲二祖(四八七~五九三年);三祖爲僧璨(六O六年);四祖爲道信(五八O~六五一年);五祖爲弘忍(六O五~六七五年)。

六祖慧能以後,禪宗便分成兩派, 一爲北派,以神秀爲首(六O六~七O六年),二爲南派,以慧能爲首(六三八~七一三年)。北派謂開悟須待潛修,自神秀以後,僅歷百年,即告沒落。南派的道理,注重「頓悟」,其說動人,盛極一時;尤以慧能「壇經」一書的影響,從而使佛教中國化,容待詳論。

到了第十三世紀,禪宗在中國漸形衰微,而在日本則反形發展,在第七世紀,禪宗傳到日本;到了第十二世紀,日本有一位天台宗的和尙來華研究禪宗,回到日本以後,便在西京建立禪寺;從此禪宗便在日本生根,成立臨濟宗,這乃是禪宗裏面最激烈的一派,頗爲日本軍人階級所歡迎。因爲天台宗過於哲學化,不合中古時代日本軍人的口味;禪宗遂爲軍人所利用,成爲武士的信條,不尙空談,注重實行,嚴守紀律,視死如歸 ,從而演變惡化,益以神道教(Shintoism)的影響,成爲野心軍閥鼓勵侵略戰爭的教條。

三、對西方的衝擊──禪宗最初介紹到西方,乃爲一九O六年日人鈴木所譯的「禪師講道集」(Sermons of Buddhist Abbot),由芝加哥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公司發行。次年倫敦巴利經文會會刊發表鈴木的論文,此乃傳揚禪宗第一次的作品在英國與西方人士相見。一九三O年以後,關於禪宗的專書與論文,便日見增多 。其結果使西方人士對禪宗的興味大爲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禪宗在歐美各國,尤其在知識分子和藝術界中間,益形普及,影響日大。據華兹氏(Alan Watts)的考查,西方有三種人,對於禪宗有特別濃厚的興趣:其一爲哲學家,他們對於西方的邏輯的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和科學的經驗主義(Scientific Empiricism)淺薄的見解,非常失望,要想從禪宗對宇宙人生的道理有更深的了悟;其二爲心理學家,尤其在心理治療方面,他們也借助禪宗的道理;其三爲藝術家,禪宗對近代美國的建築與陶器,亦有間接的影響,帶有日本的風味。

禪宗和其他宗教,甚至和佛教的道理有顯著不同的特色,而和注重現實的西方人,想法尤其不同,所以特別使西方人發生興趣。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人對其傳統的宗教和哲學,發生厭倦,人心往往喜新厭舊,一見新奇之物,便特別發生興趣,不易加以抑止 。有一位作者甚至言過其實地說:『禪宗乃是亞洲最寶貴的資產,禪宗起源於印度,發揚在中國,應用在日本,現已成爲世界最强大的力量。禪宗是世界的力量,因爲人類一旦要生存,便不能一日無禪宗。無論是宗教的靈感,詩人的創作,英雄的思想,乃至人與天地自然相契合,禪宗與人生實息息相關,乃須臾不可或離。』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