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道教的批判

什麽是道教的上帝觀?與基督教的上帝觀有何不同?

道家的上帝觀,須分宗敎和哲學兩方面來檢討。從宗敎方面說,乃是多神的和流行在民間的偶像與鬼怪的崇拜;從哲學方面說,乃是一種泛神論或超神論,事實上乃無神可拜。茲分論之。

一、從宗敎方面說──這乃是流行民間的許多迷信觀念和虛妄的行爲。他們最大的神,乃是玉皇大帝,或稱元始天尊。他有三個化身,照他們的洞真、洞玄、洞神三種經典說,就是所謂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統稱三淸大帝。此外則有太上老君,說是老子化身。

以上所擧,乃是他們的最高神,此外還有魁星和文昌帝君。最普遍的是城隍神,每一城市,有一個城隍廟,乃是對當地有功名的特殊人物的崇拜。例如,蘇杭一帶的春申君和周新。其次則爲天妃,關帝和呂祖。每家還有灶君,乃是一家的監督,或善或惡,都被察看,他每年年底要到天上去報吿家人的行事。此外還有財神,門神,開路神,王靈官。最後則爲酆都神,十殿閻王,作每人死後的審判。

除此以外,還有八仙,常見在圖畫和各種裝飾品上面,據說可以壓邪得福。八仙代表貧富,貴賤,男女老幼,各種各等的人,其中有官吏,有學者,有醫生,有乞丐,有音樂家。

二、從哲學方面說──道家的‘道’,乃是一種沒有位格的空幻虛無的哲學槪念,或爲一種超神論和泛神論。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第十四章)。『道之爲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廿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廿五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又說:『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第五十二章)。

莊子在「大宗師」裏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爲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不爲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爲深,先天地生而不爲久。……』在「齊物論」裏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在「天下篇」裏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生死無始終者爲友。』此乃莊子的「齊物主義」,不但人與萬物,混爲一體,沒有差別;即造物主亦和人類混然一體,沒有特殊的位格。此乃爲一種泛神論。

三、從聖經亮光說──道家只知有道,只知「道」的重要,而卻不知,『道就是上帝』(約一1)。他們的道,沒有獨特的位格,把至高至上,至善至聖的上帝,認爲乃和自然,和萬物,和人類「混然一體」,等於化爲無有,名存實亡,所以泛神論,乃是「實際的無神論」。因此我們應當用聖經裏的特殊啟示,去曉諭他們。道家的哲學,從好的方面說,乃是從上帝普通啟示的微光中,所見到的恍惚的道理,無怪他們說:『道之爲物,唯恍唯惚』。『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德經第廿一章,第十四章)。我們便要因勢利導,引他們看到「真光」(約一9),使他們從恍恍惚惚的微光中,淸淸楚楚的看到『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來一3)。使那創造天地萬物的造物主,從恍恍惚惚的「混然一體」中分別出來。『因爲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一槪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爲他造的』(西一16、17)。『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羅十一36)。這上帝奥祕的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雖沒有一個知道,而且向聰明通達人藏起來,卻向嬰孩顯出來(太十一25;林前二7-10)。感謝上帝,這一個偉大敬虔的奥祕,道家所『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道德經第十四章)的上帝,竟『在肉身顯現』(提前三16),而且『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約一14)。『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約一18),『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上帝』(林前一21),這乃是一切世俗宗敎的虛妄;但是主耶穌基督卻把上帝完完全全啟示給我們,向我們淸淸楚楚的顯現,『凡接待(主耶穌基督)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一12)。因爲主耶穌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來一 3),『他和父原爲一』(約十30),『人看見了(他),就是看見了父』(約十四9) 。因爲『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約一1)。道家的上帝觀,是「恍惚」的,所以他們「不知其名」。但是聖經淸淸楚楚告訴我們,『道就是上帝』,而且『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一1-3)。道家的哲學,等於在「水底撈月」,平心而論,他們確已見月,可惜僅見水底之月,乃爲月之反映,而非月之真體。而我們卻因上帝的恩典,可以『親眼看(到),親手摸(到)』,『上帝本體的真像』。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