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道護教‏ > 宗教衛道

> 道教的批判

道教如何論善惡?其善惡論的不足在哪裏?

一、老莊道德哲學的特質──老莊對於善惡問題,有獨特的見解,甚至令孔子折服。他們認爲廢棄了大道,便無絕對的善惡。故道德經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十八章)。『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二章)。因此老子主張恢復大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十九章)。因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先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卅八章)。 莊子以爲天下之亂,乃由聖人廢棄大道,他用歷史加以證明,說:『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矣。……聖人生而大盜起』,所以他激烈主張,大聲疾呼,『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又再補充說:『彼民有常性,……一而不黨,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也,其行填填……其視顛顛……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於是他乃以天下之亂,歸咎於孔子。『老聃謂孔子曰,夫子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渴乎揭仁義!……噫,夫子亂人之性也!』意謂離棄常道,標榜仁義,乃是捨本遂末,亂之厲階。莊子復謂天下之禍亂,人民之痛苦,乃以治國者違反人性,他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爲樂,具太牢以爲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非以鳥養養鳥也。……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故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止於過,是之謂條達而福特』。

莊子强調『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而認爲『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又謂是非善惡,不能以人爲標準,他說,『既使我與若(汝)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若果非也耶?其或是也,其或非也耶?其倶是也,其倶非也耶?我與若不能相知也』。『道惡乎隱而有真僞,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故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之以天鈞,是之謂兩行』。

二、老莊道德哲學的評價──老莊的道德哲學,旨在恢復大道,絕仁棄義。人類始祖受了魔鬼試探,違反上帝的命令,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悖逆上帝,而以人的標準,來定是非善惡的標準,罪便『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而來』(羅五12) ,所以『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始祖犯罪以後,人類廢棄大道,想用仁義道德,來求彌補,等於始祖『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爲自己編作裙子』(創三7),結果還是無法隱藏他們的罪,要『躱避耶和華(上帝)的面』(創三8),非但無用,而且罪的惡果立刻暴發,該隱竟殺了他自己的兄弟(創四章)。所以『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第卅八章)。老莊的哲學,反對人文主義,認爲一切人爲的倫理道德敎條和法則,政治社會的學說與制度,都無絕對的價値,不但對人類無益,而且反而有害,結果乃治絲益紊,每況愈下。挽救之道,乃在絕聖棄智,歸根復命;絕仁棄義,致虛守靜,實爲對於世俗主義,極權主義,唯理主義,實用主義,經驗主義,和一切人文的哲學思想的有力針砭,但老莊哲學本身,仍有其重大的缺陷:

其一 ,人的道德和理智,固不能作絕對是非善惡的標準,但絕聖棄智,乃是因噎廢食,甚至將有流於道德相對論,甚至虛無主義的危險。今日西方的嘻皮(Hippie)運動,便是一般浮淺的不滿社會和時代現狀的人,受了道家和禪宗思想的結果。其詳著者另有專書論之。
其二,反對倫常敎訓,以及人類的文物制度,徒然嚮往太初原始社會樸素的生活,此乃因噎廢食,開時代的倒車,阻遏人類創進的精神;而尤違上帝交付人類的文化使命(創一28)。
其三,歸根復命,似爲務本之要道,但人類從始祖墮落以後,已受敗壞的轄制(羅八21),而且全世界都臥在惡者(魔鬼)手下(約壹五19),已失去歸根復命的自由和能力,空談仁義,固屬無益,但勸人歸根復命,乃似吩咐四肢被綁的人起來奔跑,亦屬空想。
其四,而且始祖犯罪以後,已被趕出伊甸園,並在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熖的劍,把守生命樹的道路,無法進去(創三23)。神人中間,乃有隔斷的牆,只有藉着救主在十字架上救贖的恩功,始能使兩下歸爲一體,與上帝和好(弗二14-16)。主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重生,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三3、5)。不先重生得救,徒倡歸根復命,亦非務本要道;老莊正和孔孟一樣,犯了同病。
其五,上文已加詳論,老莊雖知有「道」,惜不知其名,他們只在恍惚中摸索揣摩;充其量,僅見水底之月,未見月之真體。因此,他們雖然提倡「大道」,事實上等於空談,所以老莊之道,本質上還是人的哲學,正與他們所菲薄所反對的,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